文/北京德坤瑶医医院院长 覃迅云 主讲人:瑶医第十三代传人,北京德坤瑶医医院院长覃迅云。 熨 法 瑶医熨法,又称热敷熨法,是将一发热物体贴敷于人体的某一部位而进行治疗的方法。它具有解毒、消肿、驱寒湿、减疼痛、除疲劳之功效。该疗法是借助于热力或药力,通过皮肤作用于机体以祛邪扶正、调经脉、流畅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该法既简便又安全,惟对于发热、失血及局部红肿等症,则当慎用或忌用。瑶医用熨法治病,常就地取材。如姜、葱、食盐、豆类等,可谓多种多样。治疗疾病亦较为广泛。 [操作方法] 1.药物热敷熨 (1)药包热敷熨:将选好的药物在砂锅内或铝锅内煮热,用布包裹、贴敷患病部趴位或穴位。每次热敷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每日2次。例如用蚕砂适量,加入少许食盐,和匀炒至极热后贮于小布袋中熨脐周围及四肢,可治腹痛兼吐泻、风疹等症。取鲜野菊花(干品亦可)适量,蒸热,贮于布袋中,熨患部或胸背四肢等处,主治胁痛及风疹瘙痒症。 (2)药饼热敷熨:将药研成极细末,加入适量面粉做成饼状,或蒸或烙;或者是用面粉蒸饼,将药物细末置放热饼之上,贴敷患病部位或穴位,凉后即可弃掉。 (3)药末热敷熨:将选定的药物共研细末,或将所选用的药物捣烂,蒸或煮后直接置放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进行巾敷。 (4)药液热敷熨:将药物煮熬,用纱布蘸取药液,直接贴敷于患病部位。 (5)药渣热敷熨:将选好的药物煮熬,去汁存渣,用其药渣热敷于患处,并施盖纱布等物,或用热药汁滴沾,以防散热太快。 2.热水袋敷熨:将热水倾入热水袋(亦可用橡皮袋、高温瓶等代替)内,水量不要超过热水袋的三分之二,然后排出热袋里上部多余的空气,将盖拧紧,直接贴敷于患病部位。 3.水温热敷熨:将水烧热,先在皮肤上涂一层凡士林油,然后把敷布放到热水中浸透,捞出,拧去水分,直接热敷于患处,上面用油纸或塑料薄膜敷盖,再用棉被包好,保温。每3~5分钟更换一次敷布。一般治疗时间为20~30分钟,每日1次。 4.酒精熨法:取酒精适量,拌药炒热后用棉布包裹,趁热熨胸腹部及四肢关节。主治:饮食停滞致胸膈满闷不舒,或大便溏泄及因风湿所致之关节痛。 5.酒熨法:用老白干(60度以上的烧酒)煨热,取棉布2小块。蘸热酒搽擦患部,布冷则换热布,轮流使用。主治:气郁不舒及跌损等症。 6.沙热敷熨:取适量沙粒、放人铁锅内炒热至人体能耐受的程度,直接热敷于患处或用布等物包裹,热敷于患处。 [版权声明]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论文等内容均为作者提供、网友推荐、互联网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邮箱:neirong@yaozu.org),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