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因盘王节的到来而备受世人瞩目,而对于瑶族人民来说,这个节日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这一天,瑶族人的始祖盘王终于有了一个统一的画像,以后不管是任何关于瑶族盘王节的祭祀都将以此画像为标准。
盘王像的最终定格,与四个人密切相关。一位是原自治区副主席、现任广西瑶学学会会长奉恒高,一位是中国瑶族盘王节协调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何建强、一位是八步区文化馆馆长刘小春,最后一位是富川瑶族自治县旅游局局长周海林,其中奉恒高、何建强、周海林都是瑶族人。这四位通力合作,为统一盘王像的产生功不可没。
各省盘王像不一催生统一盘王像
一个民族有共同的图腾,有共同的英雄,而却没有统一的标志是民族的伤痛。而瑶族人民也因为没有统一的盘王像而成为瑶人之痛,瑶族之殇。何建强告诉记者,其实各地的瑶族的始祖都是盘王,而所谓的土瑶、白裤瑶、过山瑶都是盘瑶的支系。而瑶族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蚩尤。传说炎帝被黄帝打败后,蚩尤部落随后南迁,形成了至今南方等多个少数民族,而在随后的五帝中帝喾高辛氏管辖下有一只以龙犬为图腾的部落联盟,其首领叫盘瓠,盘瓠为高辛氏南征北战,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因此被封王,盘王就由此而来,盘瑶也就由此诞生。
何建强说,由于南迁了以后,很多瑶族人都在山区等地,渐渐脱离文化,因此众多的瑶族支系就按照自己的想象画了盘王像,比如狗头人身等,形象各异,而有的时候瑶族人就用天地君亲师位等来做盘王节祭祀的神祇。举办了历届盘王节后,2007年在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举办的盘王节,瑶族人民对统一盘王像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奉恒高认为盘王像以及图腾和礼仪等已经到了不得不统一的地步。随后经他联络组建了瑶族盘王节祭祀礼仪课题研究小组,何建强、刘小春、周海林是主要的成员。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是统一盘王像、统一节徽、统一龙犬图腾等文化标识,而同时他们也正在为统一祭祀礼仪而不断努力。
盘王像的初步定位与初步成像
盘王到底是怎样的呢?这困惑着课题组的每个成员,但何建强说,盘王首先是一个人,“瑶族是以龙犬为图腾的民族,但其始祖是人,这是无可厚非的。”他说。“盘瓠被封王的时候应该是中年到老年这段时间,因此盘王不应该画成青年的模样,而且他必须有王者风范!此外还要有瑶族特色。”
但是真正的盘王长相到底如何呢?为了能够把盘王刻画得深刻传神又符合瑶族历史,课题组的四名成员在2007年至2008年之间,深入到三省各县(区)征求瑶族人民的意见,此外就是翻阅相关典籍与在网上征集,经过大家的努力,他们共收到30多幅不同的盘王画像,经过对比和研究找出共同之处。最后由周海林执笔,盘王像初步成像。但是统一之路非常艰难,虽然都是盘瑶的支系,但是省与省之间、县与县之间对于盘王像如何定争论不休。
三次大修改,无数次小改,盘王像最终定型
各地瑶族人民对盘王像争论不休,让盘王像的定格陷入困局,课题组只能带着初步画成的盘王像奔赴各地,再次进行大的修改和定夺。随后,2008年在连山举行的瑶族盘王节筹备会上,课题组带上经过修改的盘王像与各县(区)带上来的盘王像一起展出,让全国20多个瑶族学者、各地的瑶族人民对盘王画像进行评比,看看哪幅能获得认知和认同。经过层层评审,确定课题组带去的盘王画像最符合盘王的形象,各县(区)负责民族事务的领导最终签名认可。但是,还需要课题组按照筹备会上提出的意见再行修改。于是,盘王像又经过了一次大的修改。随后,盘王像在第十届瑶族盘王节上试用,试用完后,专家又进行评审,课题组再进行修改,最后交由专家和各地瑶族人民讨论。“大改就有三次,小改数都数不清了!”何建强感慨到。
2009年上半年,由课题组画成的盘王像在广西民族大学论证,广西瑶学学会聘请国内瑶学专家学者进行最后评估认定,最后拍板定案。盘王像在贺州瑶族盘王节上第一次正式使用,而与此同时瑶族龙犬图腾以及祭祀礼仪等都得到了统一。
据何建强说,以后的瑶族盘王像都会以在我市举办的盘王节上采用的盘王像为准。何建强说,作为瑶族后裔,能参与课题研究,使瑶族文化有统一的标识,这是份责任,为自己的民族做这样一件事,很有意义。
演员们在盘王像前舞蹈
 |
|